(资料图)
沥青道路穿村而过,休闲广场宽敞精致,农家院落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菜园果园增色添彩……近日,走进新余市渝水区南安乡新生村委符家村,只见昔日偏僻寂静的小村庄“焕发”新生机,一幅“柳竹松溪下,稻桂兰茶香”的秀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胡卫华说,这正是“宅改”给村里带来的新风景。“过去一方面是老房破旧没人住,一方面是年轻人想建新房没有地,如今通过‘宅改’,村里完全大变样,不仅环境好了,生活也是蒸蒸日上。”通过盘活闲置农宅,符家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茶树姑·兰舍”民宿即将开业,带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旧貌换新颜,闲地“土生金”。作为全省17个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示范先行县之一,渝水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复制推广、群众受益的“宅改”经验,有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全区158个村委会,共有宅基地14.2341万宗,总面积1262万余平方米,已使用11.3万宗,建房14.5543万幢,使用面积1100余万平方米。
该区成立宅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渝水区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细则》《渝水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管理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落实资金785万元探索建设智慧“宅改”信息平台,实现了农户建房“一张图”监管和宅基地业务数字化管理。同时按照村级初审、乡级审批、区级监管原则,严把审核关。2022年,全区共审批宅基地803宗,审批面积128.14亩;今年1—5月份,全区共申请宅基地599宗,共审批宅基地569宗,审批面积96.14亩,未发现乱占耕地建房现象。
为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支持“宅改”,该区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推出“宅改”“三句半”小品,发放印有“宅改”政策的宣传草帽、纸巾盒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宅改”深入人心。并充分利用村民理事会,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新乡贤、村组干部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该区还在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乡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一窗综合受理”,让农民办理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更加便捷,让农民少跑腿、多省心。
在推进“宅改”过程中,该区坚持分步试点、全面推进,选取基础条件比较好、群众改革意愿高、村委干部战斗力强的村委作为试点,各村因地制宜,美化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庭院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涌现了一系列典型经验做法。珠珊镇潭口村、姚圩镇湾里村在保护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探索“农民公寓”模式,保障户有所居;下村镇袁家村创新“一无四有”宅基地管理机制,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南安乡新生村、新溪乡西江村以“宅改”为切入点,结合美丽乡村盘活“两闲”,引进社会资本开发民宿,带动乡村人气,激活乡村经济。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