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随着乌克兰方面开始发起反攻,有关俄乌前线战况的消息也开始变得混乱。一方面,各类西方国家集团媒体不断刊登各类乌克兰解放某某村庄的新闻。而另一方面,乌克兰官方却一直在呼吁各大媒体不要讨论反攻事宜,有意压低舆论关注。
要知道,在去年哈尔科夫与赫尔松的反攻行动中,基辅当局方面曾大举公开反攻进度,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前线乌军与俄军部队的具体位置,以彰显反攻效果。
【资料图】
【俄乌前线战况图】
现如今,在这第二次至关重要的反攻中,基辅当局却一反常态的要压低舆论关注。不禁让人怀疑,在西方媒体宣传口径下“势如破竹”的反攻行动是不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顺利。
好在,这一疑问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俄军方面开始公开前线战况信息与影像资料,许多人得以发现,尽管反攻的乌军确实像西方媒体宣传中的取得了一系列反攻战果,成功取得了数个俄控区内的村庄控制权。
但这并不代表乌军的反攻十分顺利。因为这几个村庄不过是俄军设立在第一条防线以北的警戒阵地而已。而这意味着,在反攻开始近2个星期后,乌军仍然没有突破俄军第一道防线,甚至在很多进攻方向上,进攻的乌军连驻守第一道防线的俄军都没看见。
【乌军控制区与俄军防线仍有一段距离】
造成这种情况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俄军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防御战术,一种由地雷、全地形车以及直升机组成的非接触式战术。而这种新打法,也让西方媒体镜头面前的乌军直言,从士气和战斗力上来看,他们战线对面的俄军,相比去年就像是换了一批人。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8月基辅当局曾在赫尔松、哈尔科夫地区对俄军发起过大规模反攻,并取得将俄军控制线推回第聂伯河左岸、重新恢复哈尔科夫周边控制权的优异战果。
然而问题在于,尽管在那次反攻中,乌军曾凭借着源源不断地兵力与攻势,打的俄军不断后撤控制线,一直退到了今天这个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乌军之所以能够在反攻中表现出势如破竹般的态势,不光是由于乌军方面的攻势更加凌冽,兵力更加充沛。还由于俄军并没有选择与乌军恋战,而是采用了阶梯式后撤的方式,利用持续不断地小规模接触战拖延乌军的进攻速度,让后方俄军得以有充足的时间建立起第二道防线。
【重新控制哈尔科夫的乌军部队】
因为俄军方面很清楚,乌军在进攻兵力上拥有的压倒性优势已经超出了俄军火力优势可以弥补的范围。而俄军如果想要阻挡这种级别规模兵力的进攻,就必须要建立起明确的地理优势。
因此,比起在不具备地利条件的环境下与乌军正面对抗。俄军选择了进一步后撤,在后方准备更加充分的环境中抵御乌军的进攻。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战术确实有效。缺乏火力支援与主战兵器的乌军根本不具备突破这种坚固防线的能力,而俄军也借此机会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在多个方向上开始修建筑垒地带,以应对乌军可能存在的下一波反攻。这其中就包括今天乌军着重进攻的扎波罗热地区。
【俄军的五重防线部署示意图】
当然,光有防线也不够。因为哈尔科夫时期的乌军并没有多少重武器,所以俄军紧急构筑的第二道防线才能很好的应对冲击。但如果乌军拿到了更多北约援助的话,那么俄军如果不能有效防御这些主战装备的冲击。那么防线仍然有被突破的可能。
那么怎样才能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北约装备威胁呢?这就要提到最开始说得地雷、全地形车以及直升机这三板斧了。
先说地雷。由于乌克兰的地形多以大平原为主,所以在夏秋两季土地干燥、履带式车辆通过性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坦克与装甲车能够快速穿越这些平原地带对俄军阵地发起进攻。
【被俄军摧毁的乌军坦克纵队】
所以俄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拖延乌军进攻部队的推进速度,而地雷无疑是绝佳的选择。毕竟看过国产经典电影《地雷战》的观众们应该都知道,扫雷是一项十分枯燥且耗时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能够有效地限制敌军推进速度。而一旦敌军被地雷限制住推进速度时,就轮到炮兵以及全等形车与直升机这后两板斧出场的时候了。
因为就像之前几期节目中谈到的那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反坦克导弹不断增加的威力与射程已经足以让步兵在不受坦克威胁的情况下对坦克发起致命一击。而俄军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步兵部队依托小型全地形车与四轮越野摩托组建反坦克小组,在接触线上偷袭被地雷拖延的乌军部队。
【乘坐皮卡车的俄军反坦克小组】
尽管这些反坦克小组的载弹量并不多,只有1-3枚左右。但当他们遍地都是时,所造成的损失仍然能够让乌军喝一壶。
更何况在一树之高的天上,还有俄军的武装直升机提供距离更远、威力更大的对地打击支援。在乌军本来就被雷区拖延进攻步伐的情况下,这些来自8-10公里外的“远程火力”能够比炮兵更加有效率的点杀乌军车辆,使其失去冲击能力。
【俄军公开的卡-52攻击乌军车队视频】
可以说,在俄军已经在扎波罗热地区建立起完善防线的情况下。本就在巴赫穆特战斗中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且各类主战装备高度依赖北约援助、数量不足的乌军并没有多少概率能够突破俄军的防线。
如果基辅当局仍然执意进攻的话,那么这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俄乌冲突迎来终局。只是结局不会向着基辅当局所想的那样发展。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